需要看到的是,当前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逆流涌动,一些国家筑“小院高墙”、搞“脱钩断链”,以“产能过剩”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,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我们应居安思危,超前谋划,根据外部环境变化,强化战略部署,通过提升设计水平、质量性能和品牌价值,持续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。特别是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着力,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由要素成本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,促进工业实现“大而强”“大而优”的跨越式发展。
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我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,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,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,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。近年来,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措施,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,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,为广大经营主体打造了高效便捷、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。
引言
奇人异事自古有之,流传于世,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不断神化,渐渐变成了脱离现实的故事。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“少林寺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,都认为少林寺弟子个个身怀绝技,飞天遁地无所不能,著名武术家、禅宗上师海灯大师曾向媒体展示过他的绝技,从此声名大噪。
小身体里的大力量
海灯大师俗名范靖鹤,光绪二十八年出生在四川江油,家境贫寒,母亲早逝,仅靠父亲做裁缝为生。后来父亲因得罪当地的恶霸被活活打死,变成孤儿的范靖鹤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。
范靖鹤自幼聪明伶俐,15岁的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绵阳南山师范学校学习,就读期间成绩始终位居第一。17岁时选择继续深造,去了现在的四川大学文学院的文学系学习,后来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四川省国立警监学校公费学校。
然而这对于范靖鹤来说并不能平复他多年来对父亲惨死的心痛,他的心里始终惦记着为父报仇。他跟随舅父学习武学,对武学有着浓厚的兴趣。他也知道即使自己的学业再高也不能为父亲报仇,于是他开始到处拜师学艺,想要系统的学习功夫。
皈依佛门,潜心修学
常年困顿的生活导致范靖鹤的体质并不好,于是他给自己取名范无病,希望未来能够无病无痛,无灾无难。1928年,范无病结识了到成都化缘的少林寺高僧,想要学习他们的武术,因为少林寺的规矩是功夫只传同门弟子,范靖鹤二话不说,对于高僧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一应做到。两位高僧也倾囊相授,范无病在这过程中学习颇多。
1937年,范无病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和尚生涯,在昭觉寺和宝光寺都担任要职,在36岁时就已经当上了七曲山大庙主持和梓漳县佛教会理事长。44岁时被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聘为国术教授。但是真正让他轰动一时的,是因为他的“七天七夜”。身为国术教授的他住进了云水堂,面对着达摩祖师打坐冥想,这一坐,就是七天七夜,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,大家都渐渐知晓了这一位人物。
后来,有一位导演来到四川拍纪录片,名叫《四川奇趣录》,当时听说这位老人颇有本领,于是前去拜访老人。在拍出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,老人单手倒立,仅以两指支撑,丝毫看不出来老人已是77岁的体质。这件事让老人在全国名声大噪,海灯大师带着自己的弟子到各地参加活动,向众人一展中国武术的魅力。
人红是非多
俗话说物极必反,渐渐的,开始有了质疑他的声音。首先提出质疑的就是一位记者敬永祥,他是《四川日报》的记者,他表示后期的宣传与当时他看到的完全不同,认为海灯大师的“二指禅”造假,后来找到当时负责拍摄的摄影师李震寰求证,他说当时海灯大师的身体确实是不行了,他的“二指禅”倒立确实借助了外界的力量。
这些说法,将海灯大师置于了风口浪尖。越来越多的质疑扑面而来,更有人开始质疑海灯大师方丈身份的真实性,虽然后来得到了正名,但是他的荣誉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1989年,海灯大师因病去世,在成都市人民医院圆寂,临走的时候没有人前来吊唁,一代方丈就这样与世长辞,实在是令人惋惜。
不管外界是如何评论海灯大师都掩盖不了他的一身才艺,1986年,已经84岁的海灯法师被聘为解放军侦察兵武术骨干集训队总指导,这就足以说明海灯大师并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僧人。只是报道和舆论的神化将他传得神乎其神,忘记了他不过是一个自幼生活清贫、天资聪颖、勤奋刻苦,想将少林寺发扬光大的耄耋老人而已。
结语
我们常常会被事情的表象蒙蔽双眼,也会盲目跟风失去判断,这是最愚昧的,也是最致命的。当然没有人可以完全不听从外界的声音,但是我们应该保持理智,对于是非对错做到心中有数。我们不要做糊里糊涂的键盘侠,我们是新思想浪潮下的青年,有独立的意识和思维,对待万事万物心中自有定义。
参考资料:《海灯专集》
图片源于网络靠得住的股票配资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发布于:天津市